不要過早給孩子貼「情緒障礙」的標籤!

2022-12-25 15:23

「醫生,請你想想辦法,讓她儘快回學校,這樣休學在家一個學期,我們都快瘋了。」馬女士第一次走進杭州市七醫院就診時,幾近崩潰。14歲的女兒小欣已長得跟媽媽差不多高,濃妝豔抹,一副成人打扮。

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王奕權(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診療中心執行主任)轉臉先「批評」媽媽:「這可萬萬急不來,多數孩子的這類情緒心理問題是被『急』出來的,家長再這麼做,很可能會適得其反。」

女兒很「佛系」,爸媽不同意

「路人甲」是小欣給自己的定位,從小到大,長得一般,成績也一般,她對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是「過得去」就好。可在爸爸媽媽看來,女兒太「佛系」,只要再努努力,就能更好一些。於是,門門課都給她報了輔導班,還花大價錢上一對一。有時,小欣想請假休息,媽媽也總是拒絕。

然而,多年來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投入,並沒有獲得明顯的效果,小欣反而更厭惡學習。進入初中以後,問題出現了。只要一提學習,小欣就感覺頭痛、胸悶、噁心、喘不上氣等各種不適,因此三天兩頭請假。馬女士帶女兒上醫院做了一堆的檢查,結果都說沒啥問題,最終考慮是焦慮所致,便試著用上了抗焦慮抑鬱藥。吃了一段時間後,各種不適症狀緩解了,但小欣說還有點心情不好,做事提不起興趣。對此,大家誤以為病情已有好轉,商量著繼續加大藥物劑量好讓她趕快徹底好起來。

不要過早給孩子貼上「標籤」

王奕權告訴馬女士,青少年雖然在生理上已發育得接近成人,但心智上的成長一下子還跟不上,當遇到困難、目標不明確、壓力太大等情況時,自己消化不了,便會轉化成情緒不穩定,表現為焦慮、抑鬱。小欣最初出現各種身體不適,便是一種焦慮情緒的表現。當時,如果有人能耐心去瞭解她,找到她情緒不穩定的原因,並幫她一起調整,及時釋放掉負面情緒,很快便能回歸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。

反之,孩子早早被貼上「焦慮症」或「抑鬱症」標籤,對他們內心是一次不小的打擊,而在休學的日子裡很可能走向兩個極端,或是過早接觸社會,或是宅在家裡成為「廢人」,如果再加上不科學用藥帶來的副作用,簡直就是雪上加霜。

在王奕權看來,如今的小欣已不是單純的焦慮或是抑鬱,而是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,因此,在治療方案上做了全方位調整。藥物上逐漸減少抗焦慮抑鬱藥,適當加一些心境穩定劑,並增加了心理輔導的功能。從年初至今,小欣的情緒已不再像過去如坐過山車一般,每天規律作息,有時還能靜下心來看會閒書,或是跟媽媽一起到戶外做做運動。

一起為孩子創建一個「心靈驛站」

  根據2018年的統計,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、青少年中,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,有越來越多的「小欣」及其家庭備受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困擾。要幫助青少年順利走出情緒障礙,必需由家庭、學校、醫院三方面協作合力,創建一個「心靈驛站」,供他們喘息,等他們「滿血復活」了,再重新回到「賽道」。父母不要急著給這些孩子下診斷,因為這並非都是疾病所致,應先試著鼓勵他們上興趣班,在相對寬鬆的環境裡緩一緩情緒,多數孩子可以不藥而癒。至於真存在心理疾病的孩子,恰當地心理放鬆也有助於緩解病情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is.gd/gaoKoU

          https://is.gd/tPtmf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