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教育仍存在城鄉不公(從農村到法學院的不公求學路)
環球時報第3187期 2013年12月3日
美聯社12月1日報導 原題-從農村到法學院的不公求學路
穆正武(音) 打量著兒時住的小木屋,用作業本紙做成的牆紙已脫落。落滿灰塵的桌上寫著7個字:梅花香自苦寒來。近期回老家的穆說,這些字陪伴他走完從貴州到北京某名牌法學院的艱難歷程。
乍看,這名25歲的年輕人似乎是中國教育是強大社會“均衡器”的見證。但細究後會發現,中國的教育仍嚴重偏袒城市階層,在迅速增長的現代中國,這是與日俱增的經濟和社會不公的一部分。
一些(農村)家庭為子女教育做出令人心碎的犧牲。穆家很窮,為讓他繼續上學,二哥被迫輟學。穆學習異常刻苦,但嚴重偏向大城市學生的招生名額,讓他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被降低。2008年穆以遠高出一本線的成績考進西南政法大學。若是北京學生,該分數能使他進入清華或北大。
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估計,僅有3%的中國農村貧困生能上大學。上海官方數據則表明,該市約84%的高中生能到高校就讀。1998年時政府每年為貴州省學生的人均支出相當於34美元,北京則為211美元。此後支出逐漸增多,但差距仍存在。
據統計,2011年貴州和北京的數據分別相當於552美元和2985美元。盡管低年級學生享受義務教育,但某些貧困家庭仍負擔不起課本費。且由於關停整合許多村辦學校,出行和住校成本隨之上漲,導致農村學生輟學率更高。中國教育部官員承認存在不公現象,並承諾將通過向農村師生提供更多財政資金縮小差距。
穆說由於周末不得不乾農活,“與城市學生相比,我們必須以兩三倍的刻苦程度學習,”去年他被北京某法學院錄取為研究生,並享受全額獎學金。穆希望能償還二哥放棄的教育。“這已不可能了”,他二哥說,“我會竭盡全力為兒子掙錢,好讓他能接受教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