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責備青年,錯的是我們的保守

2013-11-06 14:30

少責備青年,錯的是我們的保守

環球時報3034期   2013/5/27

      不久前筆者熟悉的一個“80後”考上美國名校。她出身富足家庭,但她很苦惱。她對我說,“我不要求有多高薪水,但我不希望見識、知識與能力遠不如我的人對我指手畫腳,更不喜歡壓制我的思想。”這是她再次出走的原因。她的出走是代際衝突的結果。

      近些年來,國內媒體讓對改革後的世代擔憂,在他們未諳世事時說他們是“小皇帝”,當他們讀書時,批評他們是“精緻的利己主義者”,在他們進入社會後,責備他們倦怠懶散、不思進取。總之,上一代人是在說,“你們為何不像我們”。作為過來的一代,筆者可以理解這種擔心。但要記住,下一代不是我們聘來的僱員,而是注定要取代我們的接班人。對於注定要接班的他們,要理解信任並予以重任。

      過去我們常說,人的思想是社會、時代的產物。第一代改革者,既包括老一代革命者,也有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建設者,還有改革前期進入社會的一代。這代人擁有苦難時代的共同記憶,儘管出身、地位、教育水準不同,但建設繁榮社會;富強國家的理想,凝聚了他們的共識。艱難困苦,鍛造了改革者堅韌不拔的意志;困苦歲月,織造了他們對未來中國建設的夢想。但是,我們無法以前一代的思想要求下一代,因為他們成長的歷史環境完全不同。今日中國社會及價值觀日趨多元,下一代不再如我們那樣思考。

      筆者周圍有很多來自國內的“80後”“90後”,他們對中國經濟飛躍感到自豪,但也很苦悶,甚至無奈。他們說,如不進入體制,人生將十分黯淡。這是因為,上一代的成功集團,已經占據社會要津。而下一代人,如果無法“拚爹”或進入那些集團,則難以接近社會資源。今天眾多年輕人想進入體制,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。這不能怪年輕人懦弱、保守,而是其他方面出了問題。中國改革成功經驗是實行“創造性破壞”,30年來正因為我們勇於“破壞”才有今天發展的局面。中國今後發展,有待千百萬新人在體制外拓展成長空間。

      青年沒有錯,錯的是我們的保守、我們故步自封。“發展”曾經凝聚了第一代改革者的共識。今天新一代人成長起來,較之“發展”他們更重視的是對“社會正義”實現的追求。如果說社會主義就是追求社會正義的話,新一代追求的,正是中國幾代人艱苦奮鬥的目標。新一代人要求社會機會平等、縮小社會財富差距。對年輕一代來說,經濟增長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主要部分,他們的價值觀,與我們並不一樣。

      第一代改革,凝聚了當時老中青三代人的意志。整個民族萬眾一心,第一代改革者未來設計已經初步實現,中國信心重新確立。當中國重新站起來時,那些第一代改革者中的老者離我們遠去,中堅層也已步入暮年,即使其中最年輕者,也將逐漸退居二線。但是,改革的歷史任務並未終結,而是進入一個更複雜、更廣闊的領域。今天,中國改革已臨近代際交替時刻。

      誰站在青年一邊,誰就擁有未來。改革前30年建造的體制,未必適合今後改革發展的空間。我們要鼓勵年輕一代勇於創業,到體制外去。鼓勵年輕人要到鄉村、基層,用新觀念改變這個共和國。

      今年中國年輕一代追求社會平等、正義的努力,值得高度評價。讓13億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,擁有社會保障,這是一個偉大目標。改革第一代人,應為後繼者鼓掌加油,整個社會,應讓接班人先行。(作者是旅居日本的華人學者—劉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