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考和就業難倒逼大學改革

2013-12-02 00:49

環球時報 第3047期 2013年6月13日

 
近幾年來,每逢畢業季,社會上總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和高中生放棄高考的現象。二者都不是社會所樂見的,但都可以倒逼中國大學改革。
 
高中生放棄高考多是由大學生滯銷導致的,導致大學生滯銷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大學存在三重“倒三角”問題。
 
一是大學與市場之間的“倒三角”問題。我國是製造業大國,市場上需要大量的大專、中專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藍領技術工人。可上世紀末以來,我國大專甚至好一點的中專都升格為本科,大專、中專幾乎淪為雞肋。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倒置使大學的角色越發尷尬起來。
 
二是大學之間的“倒三角”問題。“名師出高徒”,越是優秀的教師所教的學生理應越多。可是,我國現行高等教育剛好相反,越是名校名師,教學量越少。由於師生比過低,一些京城名校教師年均僅幾十個教學時數,大牌教授甚至一年到頭也沒什麼真正的教學時數,對“研究型大學”的過度追求束縛了名校本科生招生及培養潛力的發揮。由於師生比過高,一些二本尤其是三本院校教師年均有數百個教學時數之巨。名校本科生招生“挖潛”不力和普通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過度擴招,制約了我國大學教育品質的提升。
 
需強調的是,在我國三類本科院校中,數三本院校品質最差、學費最高,且其學生以貧寒人家子弟居多。放著名校豐厚的“閒置”教學資源不開發,任憑三本院校一味擴張,讓弱勢者交最多的錢受最劣質的教育,這既是對教育官僚“英明”決策的嘲弄,也是對以社會“良心”自居的大牌教授們“良心”的反諷。
 
三是大學內部的“倒三角”問題。作為大學主體的學生和教師的權益未得到應有尊重。量化考核(俗稱“工分”制)使教師的主要精力不放在教學,而是領導的“政績”工程——核心期刊論文、課題、獎勵(所謂科研三大項)。在很多大學,教師教學效果形式上是學生說了算,實質上是領導說了算——“說你行,不行也行;說你不行,行也不行”。真實的教學效果與教師職稱及崗位晉升之間幾乎無實質性的關聯,教師的主要心力何能用於教學?
 
由於大學行政人員的身份多由服務師生的“吏”倒置為管理師生的“官”,所以他們也需要想辦法打造政績,以利升遷:如量化考核、期刊排名、沒某種級別以上的課題不給評職稱,沒某種級別以上的獎勵不能晉升何種崗位,乃至令海外學者普遍感到好笑的“沒有出國多少時間以上不得評教授、副教授”等。
 
總之,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高中生放棄高考問題,需大膽革新大學與市場之間、大學彼此之間以及大學內部的諸多沉屙,確立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地位,還原大學的教書育人本質。(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

 

(謝寶富)